电商价格体系,不只是“标价”那么简单。从平台定价到商家让利,从补贴机制到价格锚点,每一个数字背后都牵动着流量分发、用户心智与利润分配。本文将系统拆解电商价格体系的构成逻辑,帮助从业者理解“价格即策略”的底层思维,并提供一套可落地的价格设计参考框架。
在电商行业里,价格不是一个静态数字,而是一条动态演进的数据链路。从上游供应商的采购成本,到商家的成本核算,再到面向消费者的显示价格与最终成交价,每个环节都承载着不同角色的商业意志与业务规则。
名词解释在深入价格体系设计前,首先需要明确各类价格的定义与边界。价格类型按照业务流程可分为上游成本类、中游定价类、下游成交类三大类。
注意:建议价格维护在SKU维度上,保证上下游的颗粒度统一。
采购价
场景:商家向工厂、制造商、批发商采购时的价格特点:存在波动性,受原料市场、季节、供应商议价能力影响所属模块:维护在“商品+上游供应商”维度成本价
场景:商家持有商品的平均成本,商家多次采购后,计算移动平均成本(MAP,MovingAveragePrice)特点:系统自动计算,不可人工修改公式:MAP=(原有库存成本+新采购成本)/总库存数量所属模块:维护在库存维度核心价值:为财务报表、订单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MAP 计算示例:
假设某商品的库存变动如下:
计算逻辑:
第2天MAP=(1000+200×12)/(100+200)=11.33元第3天出库不影响MAP,库存总成本=150×11.33=1699.5元第4天MAP=(1699.5+100×11)/(150+100)=11.20元中游:零售价 → 销售价零售价
场景:平台、市场制定的标准零售价,用于校验商家定价合理性特点:维护在SPU维度,仅作参考,不参与实际交易计算举例:一瓶596ml娃哈哈矿泉水零售价为2元决策逻辑:零售价决定销售价的合理性边界销售价
场景:商家综合成本、库存、长期合约等因素制定的对外标准价特点:是所有前台展示价格的基础模块:维护在商品维度核心价值:是商品显示价、预计成交价、成交价的计算基础下游:显示价 → 预计成交价 → 成交价显示价
场景:商家叠加数量、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定价特点:实时计算,不落库计算逻辑:销售价+客户类型折扣+数量阶梯价(这里指销售价基础上叠加客户类型、数量等因素,不是简单数值的加减)模块:维护在商品+客户类型维度,实时计算展示在商品上预计成交价
场景:叠加营销活动后,给用户提供心理预期特点:实时计算,包含营销活动预估计算逻辑:显示价+优惠券+满减+营销活动+红包等模块:维护在订单域,实时计算展示在商品上核心价值:提前告知用户优惠后的价格,降低决策成本成交价
场景:用户下单后,系统根据销售价+营销活动+分摊规则计算的最终价格特点:落库存储,作为财务结算、退款、对账的基础数据计算逻辑:销售价+各类营销活动+订单级优惠分摊模块:维护在订单维度核心价值:作为交易凭证,为后续售后、返点做支撑特殊场景处理在标准价格流程之外,还有一些特殊业务场景需要单独设计。
一单一价场景(竞价/拍卖):
特点:价格由竞价规则决定,不依赖销售价处理方式:独立定价模块,最终成交价直接写入订单含税/不含税场景
默认规则:商品价格、成本价均含税特殊场景:B端大客户采购、跨境贸易等场景需支持不含税报价处理方式:价格字段增加“是否含税”标识,前台展示与计算分离返点合约
场景:长期合作客户享有返点激励,交易成功后按单/月/年维度对客户返点处理方式:返点规则独立维护,不影响成交价计算,在财务结算环节单独处理价格维护方式不同价格类型的维护方式与系统交互逻辑差异显著,需明确各价格的数据来源、变更规则与上下游依赖。
上游价格(采购价、成本价):服务于成本管理与财务核算,不对消费者可见
中游价格(零售价、销售价):是定价的基础锚点,支持灵活配置
下游价格(显示价、预计价、成交价):服务于用户体验与交易履约,需保证计算准确性与展示一致性
设计要点设计原则一个设计良好的价格体系,需要平衡三个核心诉求:
【供应商视角】:灵活的定价策略【商家视角】:透明的成本管理+精准的利润管控 + 高效的营销支撑【消费者视角】:清晰的价格展示 + 可预期的优惠价格计算多层级价格计算支持多层级价格计算支持设置价格计算优先级价格分摊逻辑营销互斥规则对价格计算的影响尾差处理价格变更支持价格变更前端客户展示的价格缓存价格变化对客户的提示并刷新实时数据下单锁定价格,不再刷新实时数据总结价格体系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业务复杂度、系统性能、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
数据一致性:成交价是唯一真实数据源,所有财务、退款、对账以此为准计算实时性:显示价与预计价实时计算,避免缓存不一致导致用户投诉权限隔离性:成本类价格严格权限管控,避免商业机密泄露扩展灵活性:预留营销活动、返点合约、税费处理等扩展能力价格体系的设计,最终服务于平台的商业目标——在保证合规的前提下,实现商家、平台、消费者的三方共赢。
本文由 @诸葛铁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盛鹏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